项淼琴,女,中共预备党员,曾任经济与管理学院经管学会办公室部长。曾荣获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杭州师范大学学业优秀奖学金一等奖;;2014-2015学年第一、二学期杭州师范大学优秀学生一等奖学金; 2013-2014学年杭州师范大学三好学生;2014-2015学年杭州师范大学三好学生;2014-2015学年杭州师范大学科研创新奖;2015年度福慧达利慈善基金奖学金;杭州师范大学首届财会信息化竞赛三等奖;杭州师范大学第二届财会信息化竞赛一等奖;第十二届浙江省财会信息化竞赛三等奖;第四届全国口译大赛杭州师范大学选拔赛三等奖;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分析竞赛杭师大校内决赛一等奖;第一届浙江省大学生经济管理案例竞赛三等奖。
让她用一句话简单形容自己,项淼琴学姐思考了一会儿说道:“当做某件事有浓厚兴趣的时候,就会想要一直努力下去。”
轻轻翻开履历,闪闪发光的字迹似乎饱含着她曾为此奋斗而流下的汗水。仔细查看也可发现,这一个个傲人的成绩总是绕不开“学科竞赛”和“奖学金”两个话题。
财会信息化竞赛、案例分析大赛、口译大赛,项学姐积极参加着本专业的学科竞赛,与此同时,也凭着一腔热情,参加了一些专业外的比赛,但这些竞赛,最终都因为她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相应的回报。采访中项学姐说她参加各类学科竞赛都是因为自己喜欢,所有的为之奋斗都来源于自身的兴趣。她并不急迫追求于崇高的奖项荣誉,而是孜孜以求地默默思考,在比赛中轻松自如地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不过也因这样,奖项自是水到渠成。
当笔者细细追问她关于学科竞赛的见解时,她摆摆手说其实也没有那么高大上,着眼于每一个细节,都尽力做到极致,这就够了。项学姐坦言刚接触这些比赛时她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但从无到有,从迷茫到适应,经历这一个个阶段,终能拨开重重迷雾看清前面的路。在这一个个的阶段中,冗杂的专业知识,繁琐的条条框框纵然让人偶感疲惫,在这后面一直支撑着项学姐的,除去耐心、毅力和勇气,还有着她对这些比赛的兴趣——她愿意花无数的时间去窥探这一个个竞赛中不为人知的精彩。
项学姐也鼓励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在自己的大学生涯中能积极参加一次学科比赛,不仅是给自己的履历增光添彩,更是把握机会锻炼自我能力。“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这样的比赛也能为自己的职业选择架构一个粗略的框架”,项学姐这样说道,“我参加了好几次校内以及全省的财会信息化竞赛,发现自己很喜欢这个,而且在一次次比赛的历练中我也越来越擅长这个,所以,未来就业时财会应该会成为我的第一选择。”
除了在学科竞赛上的颇有建树,每一年的一等奖学金都被项学姐收入囊中。在笔者冒着星星眼崇拜她时,她淡淡地笑着说:“高中同学常常笑话我,说我是毕业之后唯一认真学习的人。虽然是句调侃,但从另一面看,也是种肯定嘛。”的确,行色匆匆的大学校园里,能安静地坐下来学习的人实在难能可贵。项学姐说当初填选专业时,凭着兴趣,她来了经济学。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带领着项学姐在枯燥的经济理论中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所以当有人问她为什么对学习那么执着时,她总是一笑置之“因为,喜欢啊”。
现在,已经处于大三分岔口的项学姐毅然选择了考研。为了潜心考研,她放弃了引以为傲的学科竞赛,合理规划学习时间,有条不紊地制定了复习计划。考研,这可能是她遇到过的前所未有的挑战。可是,兴趣使然,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她能成功呢?
项淼琴 第一排右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