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院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傅昌銮教授带领团队成员曾亿武副教授、余晨阳博士,围绕数字化改革、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等重要课题进行深入调研,撰写多篇研究报告与调研报告,获得省领导的肯定性批示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采纳。
报告《上海持续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的成效、做法及对我省的启示》是由傅昌銮教授和曾亿武副教授共同完成的,获得时任浙江省省长郑栅洁、常务副省长陈金彪的肯定性批示。该报告首先对上海自2017年底以来连续4年发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各方案的基本情况与主要特点进行了比较,对已取得的成效进行了总结;其次,报告对上海优化营商环境的4.0版方案的主要做法进行了分析;最后,报告提出了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全省域全方位推进浙江省营商环境优化升级的启示建议:一是建议在《浙江省实施优化营商环境“10+N”便利化行动方案(2.0版)》的基础上谋划出台“浙江优化营商环境3.0版”,明确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重点和任务清单;二是多维度动态发布“浙江优化营商环境”数字化改革监测指标,建议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将“优化营商环境”列入我省党政机关整体智治系统建设的“重点任务”,对优化营商环境的各项目标进行量化监测。
报告《推进浙江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的对策建议》是由余晨阳博士和傅昌銮教授共同完成的,在《浙江社科要报》上刊发,获得浙江省委书记袁家军、时任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朱国贤及副省长朱从玖等领导的肯定性批示。该报告总结了深圳市知识产权证券化试点做法与成效,分析了我省知识产权证券化发展的现状及短板,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是完善知识产权证券化制度建设,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标准、规则及配套措施;二是强化产权服务业培育,全面构建知识产权一体化服务体系;三是推进知识产权资源整合,积极组建证券化产品底层资产的知识产权包;四是深化知识产权数字化改革,着力提升知识产权证券化数字化效能。
报告《山区种粮大户提高粮食生产效率的做法、诉求及期盼》是由傅昌銮教授完成的,获得浙江省委副书记黄建发的肯定性批示。该调研报告首先对种粮大户的种粮动因以及特色做法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其次对种粮大户存在的稻田供水、土地整理、土地流转、人才以及配套设施等主要问题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最后提出了种粮大户的期盼和建议:一是期盼“水库供水”到位,建议进一步完善我省水库、山塘管理机制,切实保障农村灌溉用水;二是期盼“梯田改造”到位,建议在全省深入推进“小田”改“大田”梯田改造工程;三是期盼“技术人才”到位,建议出台一批“把涉农大学办到田间地头”的人才培养政策;四是期盼“服务保障”到位,建议加大对农业配套设施用地的保障和服务力度。
报告《关于我省非粮化整治的调查及建议》是由傅昌銮教授完成的,获得时任浙江省副省长刘小涛的肯定性批示。该调研报告总结了被调研村庄非粮化整治的不同推进模式以及典型做法,对非粮化整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层的诉求与建议:一是希望把小田改成大田,建议趁着此次非粮化整治的机遇,对农村的稻田进行一次大面积的规划平整;二是希望尊重水稻种植的灌排水规律,再不能“废塘造房”“废塘造田”,建议国土部门要出台政策,恢复重建一批用于调节农田旱涝灌溉的水塘;三是希望改善粮食耕种环境,建议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的修复、改造、提升。
报告《以数字化改革推动农村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是由余晨阳博士和傅昌銮教授共同完成的,在《农村改革与发展》上刊发,获得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采纳。该研究报告针对我省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服务对象不平衡、服务形态不丰富、服务方式不便利等困境,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拓展受众长度、提升内容宽度、强化质量深度等方式创新农村金融体系的内在机制,提出以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我省农村金融改革突破口的对策建议。
报告《我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的进展、问题与对策》是由曾亿武副教授和傅昌銮教授等共同完成的,在《农村改革与发展》上刊发,获得浙江省农业农村厅采纳。该研究报告总结了我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的总体进展和主要问题,并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对下一步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提出了优化建议。报告认为,我省农业农村数字化改革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多个领域齐头并进、试点工作成绩显著,但仍存在浙江特色不够凸显、标准规范尚未统一、基层力量相对薄弱、应用场景缺乏纵深等问题,下一步政府应重点打出“起、承、转、合”四套组合拳,即“起”:加强顶层设计与机制建设;“承”:加强设施升级与战略衔接;“转”:加强场景开发与功能迭代;“合”:加强基层探索与社会参与。
经济学院以应用型、服务型为办学特色,历来重视服务杭州、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学院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在服务浙江省以及杭州市政府决策和资政建言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悉十三五期间有14篇研究报告获省市级主要领导批示,17篇研究报告分别被省市有关部门采纳。2021年已有4篇研究报告获副省级及以上领导批示, 5篇研究报告分别被省市有关部门采纳。
左:余晨阳博士 中:傅昌銮教授 右:曾亿武副教授
有关教师简介:
傅昌銮,经济学院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师大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杭州市属高校第二轮优秀创新团队(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创新团队)负责人, 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科技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研究基地)负责人,浙江省151第二层次人才,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国家社科通讯评审专家,浙江省农业农村厅、浙江省科技厅专家库成员。主要研究领域为数字金融与农村金融、数字经济与乡村振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10余项,出版专著2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及报纸发表论文60余篇。曾获民政部民政政策理论研究一等奖、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省高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奖项。10余份咨询报告获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多份研究报告与调研报告被相关政府部门采纳。
曾亿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杭师大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主要成员,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科技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研究基地)主要成员,阿里新乡村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淘宝村发展联盟学术委员会委员,杭州都市圈专家,曹县电子商务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广州市农业生产资料行业协会荣誉顾问,入选杭州市属高校优秀青年博士扶持计划、浙江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曾获浙江大学管理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中国淘宝村年度人物。主要研究“农村电子商务”和“数字乡村”。主持或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7项,出版专著和编著3部,发表SSCI或CSSCI论文20余篇。
余晨阳,经济学院讲师,清华大学经济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杭师大数字经济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院主要成员,浙江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科技促进民生事业发展研究基地)主要成员。长期从事公司金融、产业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等领域研究,在《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投资研究》、《经济学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多篇论文,主持及参与省哲社规划课题等多项纵向课题。